京葡萄官网·(中国)登录入口 > 党建与文化 > 党的建设 > 党建动态 > 理论学习
发布时间:2022-02-28
核心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不仅展示了新冠疫情背景下“万物复苏,生生不息”的景象,更掀开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序章。可以说,从开幕式到闭幕式,从筹备到比赛,从场馆设计到后续利用,从运动员到志愿者……北京冬奥会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
“奥运三问”:形象展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义
理解把握冬奥会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中国之问:1910年7月17日的《申报》刊登出题为《中国运动大会之先声》的通告书,称:“试问中国何时能派代表赴万国运动大会?何时能于万国运动大会时独得锦标?又何时能使万国运动大会举行于中土?”“万国运动大会”即当时中国人对于奥运会的称呼。“奥运三问”是在中国的体育事业落后的年代,媒体向社会,向国家,也是向所有人发出的疑问。如今,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推动更多国家实现“奥运梦”。奥运之光,是中国发展的礼赞,更是人类发展的欢歌。
2022年1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备赛工作时强调,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不仅可以增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而且有利于展示我们国家和民族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阳光、富强、开放的良好形象,增进各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迅速发展起来的中国和世界如何相处的相处之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是在中国与世界命运共同体基础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其次是时代之问——“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世界之问——“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倡导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推动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网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际形势风云激荡,新冠疫情阴霾不散。全人类渴望共克时艰、团结向前的心情从未像现在这么强烈。象征着光明、团结、友谊、和平、正义的奥林匹克火种时隔14年再次在北京点燃,北京冬奥会注定成为各国运动员逐梦冰雪、彰显人类团结合作精神的盛会。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致辞中说,“奥运会总是搭建沟通的桥梁,而不是筑起一道道高墙。”他指出,奥林匹克运动员将向世人展示:如果我们遵守同一规则,并且彼此尊重,世界将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我们要向世界证明,竞争激烈的对手也能够和平共处,彼此尊重。这就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使命,让人们在和平竞争当中团结一心。
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时指出,“奥林匹克运动倡导的‘更团结’正是当今时代最需要的。世界各国与其在190多条小船上,不如同在一条大船上,共同拥有更美好未来,所以我们提出了‘一起向未来’的北京冬奥会口号。”
最后是人民之问:什么是“人间正道”?习近平主席同外国领导人通话时一再强调,“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证明,只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是人间正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国际自然延伸。冬季奥运会曾经是发达国家富人的奢侈游戏,来到中国,从贵族运动变成平民运动。正如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欢迎宴会上的致辞中,习近平主席指出的,“让更多人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是奥林匹克运动的题中之义。中国通过筹办冬奥会和推广冬奥运动,让冰雪运动进入寻常百姓家,实现了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为全球奥林匹克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习近平主席向国际奥委会第139次全会开幕式发表视频致辞时还指出,“中国通过筹办冬奥会,成功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推动了区域发展、生态建设、绿色创新、人民生活改善,为全球冰雪运动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在北京冬奥会开幕之际,中国各地的青少年学生画了43000多幅画作表达对运动员的热情欢迎和祝福,其中有7500幅作品作为特殊的新年礼物放进了运动员的礼品包,送给了远道而来的运动员们。目前,有不少收到画作的运动员纷纷写信或在发布会、社交媒体上对绘画的青少年表示感谢,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冬季运动。这些温暖的互动正是践行了“让奥林匹克点亮青年梦想”的美好愿景,这才是一个团结温暖的奥林匹克大家庭该有的样子,相信这些美好的瞬间也将成为北京冬奥会留给人们的宝贵的无形的遗产。这些遗产是全世界共享的,它从中国传递到全世界,又从全世界传递给了下一代。北京冬奥会是疫情下展示世界各国奥运健儿、体育工作者和媒体代表、志愿者大团结、大合唱的极好机会。
北京冬奥会: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丽画卷
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日内瓦万国宫发表的历史性演讲《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系统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北京冬奥会鲜明诠释了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奥林匹克休战”是国际奥委会根据古希腊奥林匹克神圣休战传统而设计的一项和平运动。去年12月2日,第76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由中国和国际奥委会起草、173个会员国共提奥林匹克休战决议。决议呼吁各方通过和平和外交手段解决国际冲突,敦促各国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前7日至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后7日遵守奥林匹克休战;强调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愿景——“纯洁的冰雪,激情的约会”,旨在让奥林匹克点亮青年梦想,让冬季运动融入亿万民众,推动社会发展,创建和谐、和平和更美好世界。在新冠疫情持续肆虐,各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诸多考验,传统和非传统安全挑战层出不穷的今天,决议特别提出要认识到体育在全球应对疫情冲击能力建设方面的作用,强调北京冬奥会将是展现人类团结、韧性和国际合作宝贵价值的契机。决议获得协商一致通过,并得到绝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共提,体现了联合国会员国对北京冬奥会和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支持,也体现了国际社会同舟共济、战胜疫情、实现和平、一起向未来的坚定决心。
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北京冬奥会是疫情下唯一如期举办的奥运会。简约、安全、精彩是北京冬奥会的承诺,也展示了“你安全、我才安全”的安全观。冬奥的闭环管理,确保了赛场安全;精准的检测和大量黑科技运用,既防范了接触感染,又没有损害奥运转播——北京冬奥会的国际收视率比平昌和索契冬奥会的总和还高。
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北京是世界唯一“双奥”城市,尤其是冬奥会举办,预示着中国迈向共同富裕的新时代。“欧美的冰雪运动产业发展至今用了50年,而中国在5年内就基本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国际滑雪联合会前秘书长莎拉·刘易斯表示,“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的实现,让更多中国民众了解并享受冰雪运动,为冰雪运动相关服务行业提供了商机。意大利天冰集团为北京冬奥会全部雪上运动场馆提供造雪设备和自动化系统。该公司亚洲区域销售经理迈克尔·迈尔表示,“在短时间内,中国新建成许多雪场,对于造雪设备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目前,中国已经成为我们最大的海外市场。为了满足客户需求,我们还在河北省三河市和张家口市设立了分支机构。”
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和羹之美,在于合异。2022年1月,在国际奥委会的指导下,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和《文明》杂志社面向世界隆重推出“《奥林匹克宣言》——美丽的奥林匹克文化长卷Ⅲ”。“《奥林匹克宣言》——美丽的奥林匹克文化长卷Ⅲ”左侧以展示法国巴黎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与文化相关内容作为起点,以举办过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的23个国家及其43个城市的节日为内容,展示举办国和城市多元的文化风貌,最后汇集于中心部分的“奥林匹克宣言广场”与“双奥之城”中国北京的春节文化,寓意着东西方文明相向而行,在北京相遇并融合发展,以此绘就一幅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丽画卷。
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北京夏季奥运会口号“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到北京冬奥会坚持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绿色办奥”深入人心。国家游泳中心成为全球首个完成“水冰转换”的场馆,首都体育馆从排球项目转为举办冰上赛事,五棵松体育中心6小时完成“冰篮转换”……多个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场馆华丽转身,实现了奥运场馆可持续利用。
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欢迎宴会上的致辞中,习近平主席指出,“自古以来,奥林匹克运动承载着人类对和平、团结、进步的美好追求。”北京冬奥会也展示了公平竞争、团结友爱的国际规则与国际风范,这也在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2017年的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指出,从360多年前《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的平等和主权原则,到150多年前日内瓦公约确立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从70多年前联合国宪章明确的四大宗旨和七项原则,到60多年前万隆会议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国际关系演变积累了一系列公认的原则。这些原则应该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遵循。
“双奥之城”的冰雪襟怀:
展现了中国与世界命运与共、和合共生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中国秉承知行合一理念,既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者,也是积极践行者。2021年7月6日晚,在主题为“为人民谋幸福与政党的责任”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是一个整体,地球是一个家园。面对共同挑战,任何人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人类只有和衷共济、和合共生这一条出路。”
“共生”有三个层次:成就自我,成就对方,成就天下。
一是共同生长:“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之大大德曰共生。冬奥会对冰雪场地要求很高,选择举办地也是综合考虑气温、降雪、地形及社会经济等因素,但成就自我的不只是物理环境,更是竞赛环境,有高水平竞争对手与团队配合,才能创造佳绩。这就是冰雪运动的和合共生、共同成长。以巨大烟囱为背景的首钢滑雪大跳台,同时满足了滑雪运动员和工业景观爱好者的喜欢,艺术地展示了中国与世界共成长的时代画卷。
二是共同成就对方:“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这对新型国际关系有重要启迪:“要提倡公平公正基础上的竞争,开展你追我赶、共同提高的田径赛,而不是搞相互攻击、你死我活的角斗赛。”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接力比赛现场,队友要推一把;对手跌倒,要扶一把,对手队友是相互转换的,共同成就激烈、精彩的比赛,充分展示“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精神。
三是共同成就世界:“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比赛不只是拿奖牌,更是挑战自我,挑战极限,成就更新的奥运纪录、世界纪录。在春节喜庆氛围下举办的北京冬奥会,滑雪背景是万里长城和蒸蒸日上的中国。各国奥运健儿的出色表现,成就自我,成就国家,成就世界。
和合共生思想是超越时空的。北京冬奥会是和合共生思想的具体表现。
拥有中美两国文化背景的北京奥运选手谷爱凌,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夺冠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一直都坦率表达对美国队的感激,他们对我的帮助不遗余力,我永怀感激;同样的感激也要送给中国队,他们给予了我莫大的支持。我想两边都能理解,我很想把体育运动作为一种团结的力量,在国家之间建立联系,而不是去分化彼此。我的最终目标是向世界展示这项运动。”从“我”到“我们”的奥运开幕式从二十四节气倒计时拉开帷幕,也是和合共生理念的很好呈现。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自由人联合体”的当代实践,它既不是“社区式”的,也不是现代普遍存在的“社会式”机械合成体,而是人类群体的命运相连。马克思描绘的自由人联合体是超越工业经济时代人的异化而设想的概念。今天,工业经济依然存在,数字经济正在全面崛起。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刻描绘了数字经济时代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催生的思维理念。数字经济所推动的产业体系远远超过传统实体经济的产业体系,其中最大的差别是产业链的不可分割性和依存性。以芯片为例,芯片所涉及的产业分为几十个大类、上千个小类、五十多个学科、上千个工序。所有产业链都是超长产业链,无法切割,和我们理解的传统实体经济是不同的。
在工业经济时代,主要按照行业门类来组织创新过程,人为设置理、工、农、医等学科专业,区分一、二、三等产业类型,行业边界清晰,“井水不犯河水”。在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进程中,“互联网+”“大数据+”乃至“人工智能(AI)+”大行其道,如同架起了一座可以畅通于任何行业的桥梁,组织边界、地域边界、技术边界、行业边界日益模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跨界融合共同体。
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用科技美学诠释奥运精神:风雪特效跟运动员的配合天衣无缝,运动员所到之处“风雪消融”;雪花与孩子如影随形,陪着孩子们在舞台上自由地移动……人与艺术效果的默契配合成为了演出成功的关键。而这种“默契配合”并非精准排练的结果,它来自于一个更高效、更科技的手段——英特尔3DAT三维运动员追踪技术,它带来了可以让地面的屏幕瞬间对演员位移做出实时反馈并呈现艺术效果的技术方案。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科技美学,融入了华裔工程师的贡献,也展示中国市场对美国芯片公司的吸引力。
对于世界上少数国家民族主义和保护主义日益加剧,并推高政治对抗的风险,巴赫强调:“我们需要重视和强调为我们彼此、为全球体育规则制定形成的和平、团结、尊重与联合的奥林匹克价值观。通过践行团结、加强团结,我们可以表明,相互尊重的国际合作与孤立主义相比,能够产生更好更公平的结果。”这也正是“双奥之城”的冰雪襟怀——与奥林匹克精神高度一致,展现了中国与世界共享机遇、互利共赢的理想与担当。
像奥林匹克那样去竞争!像奥林匹克那样去团结!与奥林匹克“一起向未来”!这就是北京冬奥会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呐喊。正如巴赫所言,“北京冬奥会已经成为世界冰雪运动的分水岭,世界从此进入新的冰雪运动的阶段。”北京冬奥会诠释的新时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
来源:《北京日报》2022年2月21日
010-83318888